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新國標出臺后 月餅包裝如何重新定位
中秋將至,今年的月餅市場與往年相比卻大不相同。不少消費者發現,月餅包裝普遍“瘦身”,過去奢華繁復的外觀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精致簡約的包裝。
在今年8月15日正式實施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新國標背景下,不少月餅包裝盒生產企業也主動求變,不再只依托月餅生產企業銷售,而是將生意瞄準了個人和中小企業定制用戶,各類有創意的月餅盒在電商平臺正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未來,月餅包裝將如何重新定位?過度包裝的問題能否得到徹底解決?
記者在各大電商平臺發現,各類單獨售賣的月餅盒正通過創意贏得銷量,與此前各家月餅禮盒強調材料、主打奢華不同,如今網售的月餅包裝盒中,最受歡迎的是典雅的國風款包裝、環保的可再利用包裝以及各種翻蓋創意包裝,部分產品月銷量超過了兩萬件。
某月餅盒生產廠家告訴記者,不僅是月餅盒的款式不斷創新,月餅盒的生產銷售模式也在發生變化。月餅盒生產廠家說:“我們主要是做月餅盒的生產廠家,各種月餅盒都有。有翻蓋的,帶磁吸的,(成本)主要在20上下。”
今年8月1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準發布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正式實施。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分析,新國標的出臺,讓包裝盒產品不再與食品領域嚴格對應,而是通過拓展其創意屬性,去吸引不同的消費群體。“新國標之后,月餅盒整體的應用場景受到進一步限制。其實有很多有創意的月餅盒,本身就是創意類產品,比如月餅盒這一塊其實跟很多首飾盒、收藏盒都是可以重疊的,所以有很多商家(正在)去改變(目標)消費群體。”
而在線下市場,絕大多數傳統月餅盒也已經告別了“過度包裝”。早在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就發布了《關于遏制“天價”月餅、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公告》,要求對單價超過500的盒裝月餅實施重點監管。
記者近日走訪多家超市發現,月餅包裝盒普遍“瘦身”已經成為今年線下月餅銷售市場的一大亮點。
消費者:我一般不買那種比較復雜的類型。
消費者:一定是選擇節儉的,直接買就好了,盒子又不能吃。
山西太原某超市的一位月餅銷售經理介紹,包裝材料簡約、沒有組合銷售,正讓消費者重新將目光鎖定月餅品質本身。“我們基本上所有包裝材料都以簡單的紙盒類型為主,沒有特別貴重的材料包裝了。這是第一層,下面的這一層都是各種不同的口味,而且它里面售賣的也只有月餅,不會有組合銷售的情況出現。”
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近日也就月餅禮盒等過度包裝問題,對轄區內超市、酒店等經營主體開展檢查工作。朝陽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趙梓伶向中國之聲記者介紹,新國標對包裝成本在總售價中的占比、包裝空隙比例以及包裝層數等都有嚴格要求,“盒子大,月餅少”“拆月餅盒像拆套娃”等現象正在逐漸成為歷史。
趙梓伶說:“針對售價在100以上的月餅包裝成本不能超過售價的15%。以前塑封一層,紙盒一層,可能再帶一層抽屜或者托盤,托盤上再附上一層膜,膜再包裝一下,大紙盒外頭可能再來一層,都是比較花里胡哨的那種。(常規來講)月餅外面包裝是先放在一個小托盤里,然后一層塑封,這一層按照舊規算第0層,就是初始包裝,但是在新規里它就被算作了第1層,就相當于新規和舊規的要求都是說不超過三層包裝,但是實際來講其實新規比舊規減少了一層。”
趙梓伶告訴記者,按照規定,在2022年8月15日之前,也就是新國標實施日期前生產的月餅可銷售至其保質期結束,如果包裝超標也不予處罰。但她在執法調查中發現,即便是生產日期在8月15日之前的產品,酒店、商超也都已經提前完成了月餅包裝的“瘦身”。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介紹,過度包裝之所以治理難,存在多方面的現實原因。“第一,覆蓋面很廣,從食品、化妝品、飲料到禮品,還有現在的快遞外賣,其實都涉及過度包裝的問題,消費量很大;(其次)鏈條非常長,從生產到流通、從使用到廢棄,整個鏈條很長;(以及)責任主體很多,有生產商、銷售商、消費者,還有回收從業者,也包括負責監管的政府,所以治理起來就比較有難度。”
不僅是在生產端和銷售端嚴控,“過度包裝”問題的解決還需要大眾環保意識的提高和消費理念的升級。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今年限制月餅包裝確實起到了一個明顯的作用,但不能只是趁著新規實施和今年的中秋節,一陣風就過去。限制(過度)包裝的做法要形成常態化,監管部門、相關生產企業、電商平臺,需要共同、持續地關注,限制(過度)包裝才能得到徹底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