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紙業2022年實現凈利潤超28億元 年漿紙產能站上一千萬噸新臺階
4月21日晚,造紙行業頭部企業太陽紙業公告2022年年報,在造紙行業經歷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困難一年”,公司各項工作實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97.67億元,同比增長23.6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09億元,同比下降4.12%,“逆勢”交出一份來之不易的“太陽答卷”。
太陽紙業方面表示,2022年整個造紙行業經受了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多重壓力,疊加原輔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及其他不確定因素的沖擊,使得造紙企業成本上升,經濟效益大幅下降。
太陽紙業在報告期內則實現了一個新的躍升:公司2022年末的紙、漿合計產能超過了1000萬噸。根據公司年報,2022年,公司廣西基地北海園區在建項目均實現了順利竣工試產,原投產項目順利實現了達產和穩產;公司還開始在廣西南寧布局新的林漿紙一體化項目,2022年2月,公司公告要投資建設“年產525萬噸林漿紙一體化技改及配套產業園項目”。2022年四季度,該項目的一期項目進入全面實施建設階段。
公司方面表示,隨著公司廣西基地北海和南寧雙園區項目的穩步實施和推進,廣西基地生產設施布局更加合理,在產品結構優化、物流體系完善、銷售渠道建設等方面實現統籌協調,使廣西基地的“林漿紙一體化”工程向縱深方向更好地發展。
“山東、廣西、老撾‘三大基地’協同發展的新格局補齊了太陽紙業戰略位置布局上的短板,有助于公司在產品端和原料端提升發展質效,實現產品差異化,突破行業同質化困局?!惫径麻L李洪信表示,公司年漿紙產能站上一千萬噸的新臺階,讓太陽紙業“林漿紙一體化”全產業鏈優勢和韌性不斷凸顯,更加有能力熨平行業的周期性波動,也確保了公司的可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為公司開啟更加廣闊的成長空間。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我國在環保、能源等領域政策的調節和實施力度持續加強,造紙行業整合進入加速期,而像太陽紙業、晨鳴紙業等具備“林漿紙一體化”的公司競爭優勢更大。
進入2023年以來,造紙行業面臨的困境并沒有得到明顯的好轉,全球經濟增長也依舊乏力。作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造紙行業今年一季度也仍面臨消費不足、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
相較而言,太陽紙業的主力產品文化紙一季度以來出現盈利修復的走向。行業分析師說,2023年一季度雙膠紙行業利潤出現較明顯改善,主要受成本下滑,以及需求旺季支撐下雙膠紙市場重心偏強震蕩等因素影響。
太陽紙業方面稱,2023年機遇與挑戰并存,利好與困難同在,公司將發揮好“三大基地”協同效應,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同時,面對木漿、木片等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公司也將通過三大基地的統籌發展、優勢互補,特別是加大老撾基地林、漿項目的實施力度,向產業鏈上游延伸,不斷提升公司木漿、木片的自給率,從而提升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熨平商品木漿、木片等生產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