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企加速搶市場 太陽紙業豪擲70億擴張
太陽紙業(002078.SZ)正在加速其市場擴張步伐。
在造紙行業內,不僅太陽紙業在積極布局。玖龍紙業(2689.HK)、山鷹國際(600567.SH)、五洲特紙(605007.SH)等公司也紛紛展開大規模造紙項目投資,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太陽紙業此次大規模投資,旨在通過產能擴張和產品多樣化來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是對國家政策及市場需求的積極響應。隨著下游需求的穩步增長和政策支持的加碼,行業龍頭企業通過加大投資規模來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以實現規模效益和業績增長。
加碼產能
4月9日,太陽紙業發布公告,計劃總投資不超過70億,實施廣西基地南寧園區林漿紙一體化技改及配套產業園(二期)項目。該項目將建設年產40萬噸特種紙生產線、年產35萬噸漂白化學木漿生產線、年產15萬噸機械木漿生產線及相關配套設施。
太陽紙業證券部人士告訴記者,該項目審批手續基本辦理完成,后續建設不存在問題。
早在2022年,太陽紙業就以15億收購宏瑞泰紙業(由南寧勁達興紙業破產重整而成立),收購資產主要包括廠房設備(年產能紙漿15萬噸、造紙20萬噸)、2000畝工業用地、能耗指標等。在此基礎上,太陽紙業與南寧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當地政府批準將廠區擴建至3000畝并建造港口,公司擬投資200億新建525萬噸林漿紙一體化及配套產業園項目。
從地理位置來看,廣西南臨北部灣,西南與越南接壤,臨近東南亞地區,交通運輸便利,便于越南、緬甸等地紙廠的原木、紙漿及紙品的加工與運輸。
得益于豐富的林業資源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廣西吸引了多家上市造紙企業入駐。除太陽紙業之外,玖龍紙業、齊峰新材以及五洲特紙等紙企也已在廣西布局大型項目。
據了解,今年1月下旬,玖龍紙業(北海)林漿紙一體化項目一期的PM50年產55萬噸高檔文化紙生產線成功出紙,這是玖龍紙業在北海基地投產的第二條造紙生產線。2023年第四季度,PM48年產50萬噸包裝紙生產線率先投產。
玖龍紙業(北海)林漿紙一體化項目是廣西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和“雙百雙新”項目,總投資350億,總占地面積4930畝,建設年產245萬噸漿、550萬噸各類包裝紙,以及環保科技型包裝印刷業上下游產業鏈。項目全面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值700億、年稅收30億。
另外,齊峰新材于4月17日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正在廣西貴港建設年產20萬噸特種紙項目,該項目預計將在2024年上半年建成。4月9日,五洲特紙表示,公司目前約有140萬噸產能,到明年下半年預計產能翻倍,還有其他的特種紙將分別在江西基地和湖北基地投放。
陳博向記者表示,近年來,山鷹紙業、太陽紙業等國內大型紙廠,一直在積極布局海外產能,特別是在北美和東南亞等地區建立了海外工廠。
另外,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現階段造紙企業布局出現區域轉移與產業集中現象。雖然東部沿海地帶占據行業70%以上的份額,但已有部分企業開始逐步向中西部臨近林木的地區轉移。新增產能大多集中在廣西和湖北,很可能是因為這些地區更容易拿到項目(指標)。因此,大型企業必然會競相在這些地區建設新的生產基地,以搶占先機。
太陽紙業方面表示,廣西基地是太陽紙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樞紐,實現了公司在山東、廣西和老撾“三大基地”的高效協同發展。隨著該基地北海和南寧雙園區項目的穩步實施和推進,廣西基地生產設施布局更加合理、產品結構更加優化、物流體系更加完善,更好地拓展了南方市場銷售渠道。
一位上市紙企高管對記者表示,從各大企業的布局位置不難看出,“禁廢令”實施后,原料木漿的進口運輸優勢和林業資源成為企業布局關鍵。同時,行業不斷加碼產能,說明企業和政府對市場前景的樂觀預期。
景氣度回升
隨著造紙行業景氣度的持續提升,近期太陽紙業、晨鳴紙業等多家紙企紛紛發布漲價函,宣布紙價上漲200—300/噸。
自2023年以來,在經濟溫和復蘇的帶動下,我國造紙行業景氣度有觸底回升跡象,主要原材料價格整體呈波動下行態勢。但受下游需求限制、原材料價格波動及消納庫存等因素影響,造紙企業利潤改善尚未完全顯現。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12月,全國機制紙及紙板產量為14405.5萬噸,同比增長6.6%。造紙和紙制品業實現利潤總額為508.4億,同比增長4.4%。
4月9日,太陽紙業發布2023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5.44億,同比減少0.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0.86億,同比增長9.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30.27億,同比增長9.22%。
太陽紙業方面指出,2023年,全國機制紙及紙板產量先抑后揚,除1—3月之外,全年其他月份的單月產量同比均高于2022年,尤其從8月開始,單月產量同比增長均超過10%,環比也保持正向增速,9月以后連續三個月單月產量和累計產量均創歷史新高。2023年全年總產量首次突破1.4億噸,人均消費量首次達到100千克/年,提前兩年實現《造紙行業“十四五”及中長期高質量發展綱要》的發展目標,但仍低于發達國家人均150—300千克/年的消費水平。可以預見,我國造紙產業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
國聯證券分析認為,太陽紙業在老撾的林木資源具有顯著優勢。2010年,老撾森林覆蓋率高達68%,其林木收購及種植成本均低于國內。目前,太陽紙業在老撾的基地林地種植面積達到6萬公頃,輪伐面積5萬公頃左右,預計短期內實現每年新增1萬公頃左右的種植計劃。同時,林漿紙一體化還能提高其綠色能源的自給率,公司的制漿成本和能源成本均有望下降。
優勝劣汰
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和市場需求的擴大,紙張和紙漿市場的競爭態勢日趨激烈。
陳博指出,更多的企業可能會加大投資力度、擴大產能,爭奪市場份額。這將對太陽紙業這樣的行業領先者構成一定的競爭壓力,其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市場適應能力。
近年來,受國家環保整治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因素的影響,造紙行業內的落后產能被淘汰,資源整合進程加速,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為具有環保優勢和規模優勢的大型造紙企業進一步調結構、轉方式、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市場機遇和政策支持。
政策層面,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龍頭造紙企業憑借資金與規模優勢,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技術水平,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的使用。而部分中小紙企面臨著不斷上升的能源成本與環保支出,最終被淘汰出局,使得行業釋放出部分產能需求。
陳博分析認為,隨著行業整合和優勝劣汰的加劇,一些實力較弱、效益不佳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或退出市場。而一些具有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的企業則可能會通過兼并重組方式擴大規模,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和產能集中度。
此外,陳博還強調,紙張和紙漿市場具有一定的區域性和產業鏈特性,不同地區的市場需求、原材料供應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可能對產能分布產生影響,因此產能分布可能會呈現出一定的地域性和差異性。未來紙張和紙漿市場的競爭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產能分布可能會逐漸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