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雷博士:調整包裝紙纖維結構以應對市場變化
2018年12月5-7日,第七屆RISI國際廢紙及箱板瓦楞紙會議在深圳舉行,中國輕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造紙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曹振雷博士就中國包裝紙和紙板的現狀和前景發表了演講。
長期以來,中國包裝紙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一直大量使用進口廢紙,而且一些包裝紙和紙板100%使用廢紙進行生產,主要是由于進口廢紙尤其是美廢的原生纖維含量比較高,有利于提高包裝紙和紙板的強度和性能。然而自2017年以來國家不斷加強對進口廢紙的管控力度,廢紙進口量在過去兩年連續大幅下滑,包裝紙纖維原料短缺引起了造紙行業的廣泛關注。
2018年截至目前,廢紙進口獲批額度總量達1800萬噸,而去年全年中國的廢紙進口量為2572萬噸。曹博士表示,在進口廢紙不斷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包裝紙和紙板企業需要積極調整纖維結構以應對市場變化。
根據他的分析,中國目前的廢紙回收率已經很難繼續提高。以2017年為例,中國紙和紙板的消費量超過1億噸,除去生活用紙、特種紙、出口商品夾帶的紙和紙板,以及經過印刷作為書籍保存和使用的紙張,可供回收的紙和紙板約占總消費量的60%,而2017年中國的廢紙回收量已經達到了5000多萬噸。因此,目前只能通過提高回收的周轉速度來提升國內廢紙的供應量。然而,國廢纖維品質上的不足卻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包裝紙的性能。“廢紙每回抄一次,其中的纖維就會損傷一次,所以就需要不斷補充優質纖維以保證包裝紙的質量。”曹博士說道。
中國包裝紙和紙板企業已經加大了對本色化學漿的進口來彌補纖維的不足,中國海關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1-10月中國累計進口本色漿64.49萬噸,同比增長約18.55%。可是本色化學商品漿全球供應量非常有限,而且價格一直維持在高位,因此缺乏經濟可行性。
進口再生漿也是當下熱議的一個話題,但是曹振雷博士指出再生漿產品標準的制定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問題。進口廢紙的含雜率上限是0.5%,然而再生紙漿很難依據這一標準進行衡量,因此再生漿的相關標準也亟待完善。
他還鼓勵國內企業開發原生漿尤其是化學機械漿的生產能力,以保障包裝紙和紙板的纖維原料供應。
回顧中國造紙行業尤其是包裝紙和紙板企業過去1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曹博士指出,在消費量不斷增長的同時,國內的消費結構近年來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消費品包括出口商品在品質上有了極大提升,帶動了對高強度包裝紙和紙板的需求,而高強包裝紙在生產過程中就需要添加更多的原生漿。
雖然中國消費品出口增速近年來出現了下滑,但是中國快速發展的電商網絡也為包裝紙和紙板帶來了新的機遇。曹博士強調包裝紙能不能在這個快速成長的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于紙和紙板能否對商品提供安全有效的保護,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紙和紙板的纖維強度。
“對高強度包裝的需求會繼續增長,這就需要企業從纖維結構的角度入手以實現產品升級,從而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曹振雷博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