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單的白紙背后并不簡單 為什么造紙術被列為四大發明之一?
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有一樣東西隨處可見,那就是紙。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紙被賦予了多種多樣的形態,硬的軟的,白的彩的,不同的形態有不同的用途,可以說成為了我們生活離不開的一部分。但是就是因為常見,才讓我們忽略了它的意義,小小的一張紙背后,其實承載的是我們祖先幾千年智慧的結晶。
紙最先被賦予的職責就是書寫記錄,在還沒有發明紙的遠古時期,人們記錄得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刻在石頭上或者貝殼上,寫在毛皮上啦等等。寫在石頭上的就成為了我們考古時候所發現的那些巖畫壁畫,這個時期不用說紙,就連文字都還沒有發明,人們都是靠著一些簡單的圖形來傳達信息。
到了后來慢慢的文字被發明出來了以后,人們就開始將其刻在龜甲之上,就成為我們所看到的甲骨文,與此同時,人們開始用竹片捆制成竹簡,并在上面刻字,但是這兩種方式有著很多的弊端,首先是這兩種材質偏硬,所以必須要用刀去刻,這樣就很容易受傷。
而且不單單是安全的問題,還有效率的問題,往往費了很大的工夫,才能刻很少的字,且傳達的信息極少。尤其是竹簡,一張竹片上只能寫幾個字,如果古代的讀書人要搬家,沒幾本書就要有數斤重了,所以是極其不方便的。后來開始有貴族將文字寫在布帛絲綢之上,但是這是平民絕對消費不起的,所以根本沒有辦法推廣。
直到后來,紙出現了。古代的養蠶人發現在池中浸泡蠶繭并且抽完絲之后,會有一些浮絮飄在水面上,慢慢的聚在一起變成薄片,風干以后竟然可以在上面書寫。這就是“紙”的雛形。但是這種“紙”無疑是脆弱且粗糙的。直到后來,蔡倫出現了。關于蔡倫是否是紙真正的發明者,歷史上是有很多爭論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的的確確將造紙術進行了很大的改進,才有了將其量產并且推廣的可能,并付諸實踐。
他的造紙方法原料都是很容易獲取的樹皮,稻草等物,制作出來的紙又柔韌耐用,于是很快得到了推廣??梢哉f,如果沒有造紙術,沒有紙,那么很多古人的智慧就沒有辦法傳承下來,中華文明的發展也將會受到遲滯。尤其是之后,造紙術又被傳到了世界各地,為整個世界的文明發展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列為四大發明之一當之無愧。
來源:歷史書呆子